黄牛山窑址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黄牛山的北坡(即今翁角路夏新公交车站站台处附近)。2010年4月,因翁角路扩建, 群众从竖井翻挖上来的土中发现不少的陶瓷片,经厦门博物馆派人确认,这是一处新发现的唐到五代的窑址。
该窑址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筑翁角路时,大部分受到了破坏,其中部分被埋于路基地下。为了抢救和保护国家珍贵文物, 2010年11月——12月厦门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其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共发掘5ⅹ5的探方4个和超过35米长的探沟2条。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和陶器残片以及匣钵、支烧具等窑具,其中瓷器器形有碗、钵、罐、壶、灯等,陶器主要是大型的釜。既有精品,也有较为普通的器类。从堆积和出土物看,该窑址有相当大的规模,既出土青瓷器,又出土釜等陶器,可见陶器与瓷器当时是在同一个窑炉中烧成,这里的窑工显然已掌握了十分出色的烧窑技术,懂得利用不同窑位烧造不同的陶瓷产品,并有较高的节能意识,也说明了当时有较高的生产率。同一个窑场可烧制陶器和瓷器,这在厦门是首次发现。在我国以往的窑址发掘中还没有注意到陶器和瓷器混烧这个问题,而在这次发掘中,陶瓷器的混烧得到了确证。当时是使用龙窑烧器,使用匣钵装烧,同时又用支烧具支烧。从这个窑址可以看出,当时窑工十分了解窑内烧成气氛,并有出色的烧窑技术,当时厦门地区的制陶烧瓷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可以说黄牛山窑址为研究我国古代窑业技术和陶瓷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研究资料。
厦门地区自古至今林木和高岭土都十分丰富,马銮湾周边更是这样,烧造陶瓷条件得天独厚。以往在马銮湾周边发现过十多处窑址,主要是唐——宋代的窑址如东窑、周窑、许厝窑等,可以统称之为马銮湾古窑址群,而位于马銮湾南岸今距海仅百米的黄牛山窑址就属于其中之一。马銮湾畔发现数量众多的古窑址,充分证明在唐~宋时期,这里是生产陶瓷的主要基地,反映了厦门古代陶瓷业的兴盛。这些窑址大都临水近溪又近海,既方便窑场生产、生活用水,又方便陶瓷产品的对外运输,即使一些窑址从今天看离马銮湾海边稍远,但在古代则是近海的,加上马銮湾是众多溪流的入海口,沿着溪流船只也可通往大洋。总的看来,马銮湾古代窑场的选址注重了原料和交通的方便,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古人非凡的智慧。
这些窑场规模庞大,烧造出来的陶瓷产品众多,既满足了本地等国内市场需求,也远销日本、东南亚及西亚等地,为我国古代陶瓷外销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